本次焦點團體會議我們邀請「桃園石滬協會」理事長、理事、監事、經理以及石滬修造師等人,與我們共談協會以桃園新屋蚵間一帶為主要場域,深耕石滬修復以及進行文化保存行動的故事。
就協會成員分享,早期在原住民時期,已有平埔族運用石滬來捕魚,早期平埔族所蓋的石滬與漢人蓋的石滬疊法不一樣,是疊尖的呈現三角形,而且因為漁業資源豐富,所以縫隙大也可以捕到魚,但規模較小。
而後漢人所建之石滬的規模較大,使用功能已經超過自給自足,後續衍生出交易活動行為,日漸繁盛,且蚵間屬於「風頭水尾」,需要倚賴埤塘建設灌溉農地,相較農地種植之成本石滬可獲得之經濟獲益甚高,因此當地有一句俗話說:「一座石滬更勝三甲地」。且石滬捕魚屬於被動式捕魚,等待潮差時魚游入滬中取得漁獲,因此相較於使用漁船捕魚等漁撈行為,具有對環境更友善的意義。
而近年來因為海岸建設造成海岸線變化,再加上氣候改變,協會成員亦分享因石滬在以往會被沙子覆蓋住,藉由沙中的微生物以及營養,協助石滬的石頭與石頭形成鈣化作用,以天然的方式增強石滬結構,讓其能夠抵擋海浪的沖刷,但現在海岸積沙減少,石滬的結構變得脆弱,再加上新屋綠色走廊自 2021 年起旅遊人潮增加,2022 年 7 月達到高峰 290,472 人次,截至 2024 年 3 月有274,598 人次,遊客之遊憩行為也可能造成石滬破壞狀況更加嚴重,在生態及人為破壞夾擊下,石滬保存也面臨更多危機。
更早以前海岸周邊內外的石滬包含新竹新豐總共有 40 幾座,桃園石滬協會主要修築 9 座,後續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在這裡執行調查。目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依《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1、2、3 款,將新屋蚵間石滬群 1、2、3、4、5、6、7、8、9 號石滬群列定為文化景觀,種類屬農林漁牧景觀,重點維護事項包括須經常維護修繕、修造技術與漁法傳承,以國家單位的力量守護蚵間重要的文化資產。
非常感謝桃園石滬協會和我們分享許多重要的寶貴經驗,協會也持續藉由教育合作、生態導覽、物種記錄等行動守護蚵間海岸,達到知識傳承與交流,以下為協會之 Facebook,歡迎大家關注協會的近況!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臺灣里海,獲得國內外里海完整資訊~
桃園石滬協會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kejian2018?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