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口縣防府市周防灘俯瞰圖,圖片來源: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本文魚類小百科(參考自臺灣魚類資料庫):
褐臭肚魚(學名:Siganus fuscescens,日文名:アイゴ)在臺灣不同地區又有臭肚仔、象魚、樹魚、羊矮仔、盧矮仔、茄冬仔等俗名,主要食物來源為藻類,若在捕撈或處理時不當使腸道破裂魚肉將散發藻腥味,因此成為名字 「臭肚」名字的由來。褐臭肚魚在臺灣屬於常見魚類,數量普遍,幼魚喜歡在清澈的礁區海域覓食,常可在淺水域中見到魚群活動與啄食藻類。以世界尺度來看,褐臭肚魚則廣泛分布於西太平洋區。
(褐臭肚魚外觀,圖片來源:https://www.zukan-bouz.com/syu/%E3%82%A2%E3%82%A4%E3%82%B4)
(一)防府市的褐臭肚魚與海洋生態問題
日本山口縣的防府市(ほうふし)位於日本本州的最西南端,隔著關門海峽與九州相望,西北面臨日本海,而南臨瀨戶內海,該處海域名為周防灘(すおうなだ),是許多海洋生物的家園。但近年來該海域的海洋生態出現失衡問題,問題主因為當地人們不捕食褐臭肚魚,而大量的褐臭肚魚攝食藻類,導致海藻床呈現受損狀況,周防灘海域整體生態系統循環逐漸惡化。
(二)褐臭肚魚商品化:復育藻床的循環經濟
當地的「防府市海藻床豐饒里海推進協議會(防府市藻場造成による豊かな里海づくり協議会),以下稱推進會」 為了推動海藻床復育,營造更健康的海洋系統,因此將解決方案制定為改善褐臭肚魚的過剩問題,將褐臭肚魚商業化,使其成為可銷售的漁產品,以達到「在保護里海的同時吃得美味」的主旨。
(2023 年防府市褐臭肚魚計畫活動報告會,圖片來源: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三)藻礁復育、藍碳推動:防府市產官學民合作邁向里海永續之路
推進會於 2023 年(令和 5 年)執行海藻床重建示範計畫,與漁民進行多次討論,確立便於漁民捕撈褐臭肚魚的方式,並結合當地海產銷售推廣中心開發料理舉辦試吃會,亦辦理「以海底湧泉製鹽品嚐褐臭肚魚」的生態旅遊,推廣食用與環境教育。而在海藻床復育層面,推進會則使用「組裝式鑄鐵藻礁系統」進行藻場復育,並定期監測藻場環境分析數據以優化復育方法。此外,推進會也推動藍碳及舉辦學術研討會,以穩固防府市里海推進之支持系統。
(生態旅遊食魚炒鹽體驗,圖片來源: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生態旅遊褐臭肚魚食魚體驗,圖片來源: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褐臭肚魚料理開發試吃會,圖片來源: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未來,推進會也期待能優化褐臭肚魚之捕獲加工和銷售流程、培養食用褐臭肚魚的文化,及建造強化政府、企業、漁民、市民間的具體合作平台,以保全防府市海域的健康與美麗,也更加拉近人們與海洋的距離 ,並共同成為保護海洋的助力 。
參考資料:
https://www.env.go.jp/water/heisa/satoumi/story/hofu/
防府市藻場造成による豊かな里海づくり協議会之概要、願景與成果報告
https://www.zukan bouz.com/syu/%E3%82%A2%E3%82%A4%E3%82%B4
https://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id=382614
#臺灣里海 #國際里海 #山口縣 #防府市 #ほうふし #周防灘 #すおうなだ #褐臭肚魚 #アイゴ #海藻床復育 #食魚教育 #海洋環境教育 #海洋循環經濟 #藍碳 #BlueCarbon #產官學民合作平台 #里海精神 #放眼國際中的里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