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里海】2025/1/2(四)柬埔寨的海洋哺乳動物保育挑戰:培訓漁民成為公民科學家

 

本文漁業關鍵字小辭典:
「混獲」(bycatch)也可被翻譯為「兼捕漁獲物」,指人們在試圖捕撈某種特定魚類時,無意中捕獲的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這些混獲和原先預計捕撈的目標物種可能會有種類、年齡、性別上的差異,因此並不是最適合被捕撈的狀態。當混獲嚴重時,可能產生過度捕撈、物種資源減少的危機,而若是以不友善的捕撈方式取得混獲,更可能直接傷及這些意外被捕獲的生物們,導致其在漁網中死亡。

(一)公民科學家社群的建立
柬埔寨西哈努克市(Sihanoukville, Cambodia)正面臨海洋哺乳動物保育的挑戰。在西哈努克市的周圍海岸,海豚、儒艮以及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經常因被漁網纏住、或擱淺在海灘上而死亡。不過,目前仍然缺乏準確的數據,來解釋動物遭到意外捕獲與擱淺的具體原因,也尚無應對這些問題的方式。為填補科學數據資料空缺,當地 NGO「高棉海洋生命」(Khmer Ocean Life)培訓沿海 36 個漁村社區漁民,建立一個新創的公民科學家社群,記錄海洋哺乳動物的混獲及擱淺事件。

據高棉海洋生命聯合創辦人 Sarah Tubbs 表示,「混獲」是全球海洋哺乳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而沿海的海洋哺乳動物因更接近人類的漁業活動,漁業使用之刺網、延繩、拖網、陷阱和圍網都是造成混獲之主要威脅,因此這些海洋哺乳動物面臨更大的風險。目前,高棉海洋生命與 NGO「SAMAKY」合作,於 2024 年7 月至 8 月在柬埔寨四個沿海省份:貢布(Kampot)、白馬(Kep)、戈公(Koh Kong)和西哈努克(Preach Sihanouk)舉行培訓活動,運用在地漁民對海洋的專業知識,與常駐海上作業的優勢,追蹤混獲與擱淺事件的發生頻率並確定好發地區。而這些漁民所蒐集到的數據將用於制定改善策略,保護柬埔寨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二)培訓內容與目標
漁民培訓由高棉海洋生命和漁業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主導,重點為提升漁民對各類海洋哺乳動物的認識。參與公民科學社群之漁民學習如何根據形狀、顏色、大小和特徵來辨識常見物種,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處理受傷或死亡的動物,也學習如何將混獲和擱淺事件的相關具體描述進行記錄。同時,漁民也更瞭解海洋哺乳動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牠們會維護海草床,進而創造螃蟹和魚類的棲地。執行該行動之助理 El Lokkaman 表示:「過去人們只認為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很有趣,但我們的目標之一是傳播知識,我們希望大眾理解:海豚和海洋哺乳動物,對漁民的生計有很重要的影響。」

(三)混獲與擱淺事件調查現況與未來展望
截至 2024 年 10 月 7 日,高棉海洋生命主導之公民科學家社群已記錄一例混獲和七例擱淺事件。柬埔寨對於混獲和擱淺事件的數據依然匱乏,未來數月與數年間將建立更全面的數據資料庫,為海洋保育提供足夠的科學依據。西哈努克省的托姆洛羅克(Tomnop Rolok)公社成員 Neang 為公民科學社群聯絡人之一,他表示他所處的社區中,有 80%的居民以漁業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居民說道:「自從港口擴建後,我們外出捕魚時就再也沒見過海豚。」但 Neang 仍希望海豚的回歸能成為生態健康改善的標誌。高棉海洋生命、SAMAKY、在地漁民一起的努力,皆與柬埔寨的生物多樣性維持以及永續發展目標一致,期望透過多方協同合作,能夠俱備韌性以應對沿海地區的保育挑戰。

參考資料:

https://news.mongabay.com/2024/10/cambodian-fishers-turned-citizen-
scientists-monitor-marine-mammal-deaths/

#臺灣里海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家 #柬埔寨 #Cambodia #西哈努克市 #Sihanoukville #混獲 #bycatch #海洋哺乳動物 #高棉海洋生命 #Khmer
Ocean Life #SAMAKY #里海精神 #放眼國際中的里海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