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輔導的期望
里海韌性的建構,讓世代居住於海岸的人們具備調適海岸環境與社會變遷的能力,是走出低潮逆境的強大知識力量。
水產試驗所海洋漁業組 副研究員
里海共同治理需要關心海岸發展的夥伴們攜手推展,期盼有更多的夥伴一起打拼,努力實現漁村與海岸的永續發展。
里海韌性的建構,讓世代居住於海岸的人們具備調適海岸環境與社會變遷的能力,是走出低潮逆境的強大知識力量。
里海韌性的建構,讓世代居住於海岸的人們具備調適海岸環境與社會變遷的能力,是走出低潮逆境的強大知識力量。
里海的願景是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期待沿海漁村能夠成為一個優質的生活和具有產業活力的據點,吸引年輕年返鄉發展。在產業與環境及人文的共生下,社區居民共同努力朝向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
里海是人與海的適切互動,亦是海洋永續的起始。讓海洋子民的我們,達到知海、親海與愛海目標,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
希望卯澳灣從栽培漁業延續到里海精神,能夠讓當地的海女、海男以及居民與海洋結合在一起,透過里海精神實際帶動卯澳灣的發展。
希望東澳社區的生態環境,能夠維持原狀,不要受到人為的破壞。也期望社區培訓的觀光產業能夠有好的發展,期盼在外地工作的青年能夠返鄉協助東澳社區的發展。
期望透過里海意識及發展願景,強化社區夥伴關係與動能,推動社區永續發展、海域環境維護及產業創生。
大海,隨著時間變了多少
海洋之於人類,是生命孕育的初始之地。人類對於海洋,總有一股眷戀及嚮往。但自科技蓬勃發展以來,海洋資源與生態正大肆被掠奪。有意識想保護海洋的人們,該如何為這片承載無數生命的母親,揭起一場「藍色革命」呢?
#114.1.2
#臺灣里海恭賀大家新年快樂🧧
#放眼國際中的里海故事
🔎柬埔寨的海洋哺乳動物保育挑戰:培訓漁民成為公民科學家
📖本文漁業關鍵字小辭典:
「#混獲」(#bycatch)也可被翻譯為「兼捕漁獲物」,指人們在試圖捕撈某種特定魚類時,無意中捕獲的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這些混獲和原先預計捕撈的目標物種可能會有種類、年齡、性別上的差異,因此並不是最適合被捕撈的狀態。當混獲嚴重時,可能產生 #過度捕撈、#物種資源減少 的危機,而若是以不友善的捕撈方式取得混獲,更可能直接傷及這些意外被捕獲的生物們,導致其在漁網中死亡。
📌(一)公民科學家社群的建立
#柬埔寨西哈努克市(#sihanoukville, Cambodia)正面臨海洋哺乳動物保育的挑戰。在西哈努克市的周圍海岸,海豚、儒艮以及其他海洋哺乳動物經常因被漁網纏住、或擱淺在海灘上而死亡。不過,目前仍然缺乏準確的數據,來解釋動物遭到意外捕獲與擱淺的具體原因,也尚無應對這些問題的方式。為填補科學數據資料空缺,當地NGO「#高棉海洋生命」(#khmeroceanlife)培訓沿海36個漁村社區漁民,建立一個新創的公民科學家社群,記錄海洋哺乳動物的混獲及擱淺事件。
據高棉海洋生命聯合創辦人Sarah Tubbs表示,「混獲」是全球海洋哺乳動物面臨的最大威脅,而沿海的海洋哺乳動物因更接近人類的漁業活動,漁業使用之刺網、延繩、拖網、陷阱和圍網都是造成混獲之主要威脅,因此這些海洋哺乳動物面臨更大的風險。目前,高棉海洋生命與NGO「#Samaky」合作,於2024年7月至8月在柬埔寨四個沿海省份:貢布(Kampot)、白馬(Kep)、戈公(Koh Kong)和西哈努克(Preach Sihanouk)舉行培訓活動,運用 #在地漁民 對海洋的專業知識,與常駐海上作業的優勢,#追蹤混獲與擱淺事件的發生頻率並確定好發地區。而這些漁民所蒐集到的數據將用於制定改善策略,保護柬埔寨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二)培訓內容與目標
漁民培訓由高棉海洋生命和漁業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主導,重點為提升漁民對各類海洋哺乳動物的認識。參與公民科學社群之漁民學習如何根據形狀、顏色、大小和特徵來辨識常見物種,以及如何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處理受傷或死亡的動物,也學習如何將混獲和擱淺事件的相關具體描述進行記錄。同時,漁民也更瞭解海洋哺乳動物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牠們會維護海草床,進而創造螃蟹和魚類的棲地。執行該行動之助理El Lokkaman表示:「過去人們只認為這些海洋哺乳動物很有趣,但我們的目標之一是 #傳播知識,我們希望大眾理解:海豚和海洋哺乳動物,對漁民的生計有很重要的影響。」
📌(三)混獲與擱淺事件調查現況與未來展望
截至2024年10月7日,高棉海洋生命主導之公民科學家社群已記錄一例混獲和七例擱淺事件。柬埔寨對於混獲和擱淺事件的數據依然匱乏,未來數月與數年間將建立更全面的數據資料庫,為海洋保育提供足夠的科學依據。西哈努克省的托姆洛羅克(Tomnop Rolok)公社成員Neang為公民科學社群聯絡人之一,他表示他所處的社區中,有80%的居民以漁業為主要收入來源,而居民說道:「自從港口擴建後,我們外出捕魚時就再也沒見過海豚。」但Neang仍希望海豚的回歸能成為生態健康改善的標誌。高棉海洋生命、SAMAKY、在地漁民一起的努力,皆與柬埔寨的 #生物多樣性 維持以及 #永續發展 目標一致,期望透過多方協同合作,能夠俱備 #韌性 以應對沿海地區的保育挑戰。
參考資料:
news.mongabay.com/2024/10/cambodian-fishers-turned-citizen-scientists-monitor-marine-mammal-deaths/
#臺灣里海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家 #柬埔寨 #Cambodia #西哈努克市 #sihanoukville #混獲 #bycatch #海洋哺乳動物 #高棉海洋生命 #khmeroceanlife #Samaky #里海精神 #放眼國際中的里海故事 ... See MoreSee Less
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
#113.11.15
#臺灣里海故事
#桃園新屋的蚵間石滬
大家印象中所熟知的石滬,是不是婚紗聖地雙心石滬呢?其實呀~臺灣本島也有石滬唷!
位於桃園是新屋區的蚵間里目前保存悠久的石滬文化,早期在原住民時期已有平埔族運用石滬來捕,平埔族所蓋的石滬是疊尖的、呈現三角形,早期漁業資源豐富,所以即使縫隙大、規模小也都可以捕到魚。
而後漢人所建之石滬的規模較大,使用功能已經超過自給自足,後續衍生出交易活動行為,且蚵間屬於 #風頭水尾,需要倚賴埤塘建設灌溉農地,相較農地種植之成本石滬可獲得之經濟獲益甚高,因此當地有一句俗話說:「 #一座石滬更勝三甲地」。
而近年來因為海岸建設造成海岸線變化,再加上氣候改變,我們蚵間在地的 #桃園石滬協會 分享因石滬的鈣化機能正在倒退中,而協會成員是修復石滬的能手,更早以前海岸周邊內外的石滬包含新竹新豐總共有 40 幾座,桃園石滬協會主要修築 9 座,目前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科依《文化景觀登錄及廢止審查辦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1、2、3 款,將新屋蚵間石滬群 1、2、3、4、5、6、7、8、9 號石滬群列定為 #文化景觀,以國家單位的力量守護蚵間重要的文化資產!
非常感謝 @桃園石滬協會 和我們分享許多重要的寶貴經驗,協會也持續藉由教育合作、生態導覽、物種記錄等行動守護蚵間海岸,達到知識傳承與交流,希望大家也可以多多關注桃園石滬協會,一起來聆聽更多臺灣沿岸漁村的里海故事~
#臺灣里海 #里海精神 #桃園新屋 #蚵間 #石滬 #蚵農 #文化景觀 #文化資產 #桃園市文化局 #公民科學 #海洋大學 #里海精神 ... See MoreSee Less
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
#113.11.14
#臺灣里海故事
#彰化芳苑的王功海岸
彰化芳苑王功早期漁業主要為潮間帶抓鰻魚苗、黑砂、蝦猴,以及沿近海流刺網。現主要為內陸文蛤養殖、潮間帶採集、平掛式牡蠣養殖、近海捕撈,亦有蚵車載運與黑砂苗篩網文化。
王功在地蚵農與我們分享,父執輩敘述早期怎麼丟蚵殼下去都能豐收,不怕沒有牡蠣採收,蚵農小時候早上都要剝完牡蠣才能去上學,假日也在剝牡蠣,過往的養蚵盛況還歷歷在目!
這裡採平掛式養殖方式,秋季養苗、夏季採收,因為中秋後會受到東北季風風浪影響,附著在蚵殼上的牡蠣會受到風浪拍打而掉光死亡,所以漁民們會在中秋節前採收完牡蠣,否則中秋節後一半以上都會掉光。
王功還有一項非常特別的物種是「螻蛄蝦」,早期是人們大啖的美食,但到現在因為環境變化以及採捕過度,螻蛄蝦數量銳減,現在已於伸港及王功成立「螻蛄蝦保育區」進行保育。而王功也有特別的海牛文化,海牛會協助人們犁海田,緩慢移動的牛隻與徐徐打來的海浪形成和諧的畫面。
近年來在地組織如 哈哈漁場-彰化海洋食研基地、 港灣溜魚工作室等也致力於推廣食魚教育與公民科學,並且將其結合至遊程內。彰化王功的夥伴們和我們分享許多重要的寶貴經驗,他們也持續藉由教育合作、生態導覽、物種記錄等行動守護王功海岸,也是里海精神麼象徵!
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臺灣里海FB,獲得國內外里海完整資訊~
#臺灣里海 #里海精神 #彰化芳苑 #王功 #濕地 #潮間帶 #紅樹林 #牡蠣 #蚵農 #蚵車 #黑砂苗 #文蛤 #公民科學 #螻蛄蝦保育區 #海洋大學 #里海精神 ... See MoreSee Less
0 CommentsComment on Facebook